更新时间:2025-11-03 09:02:27
从前面四集看,主线基本上就是围绕一个性侵杀人系列的案件从1994和2012两个时间维度展开叙事,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再加一个十年后202X的最终破案,剧情本身不复杂,按照传统套路,最不像凶手的就是凶手,最像凶手的往往后面会被排除嫌疑。
目前看剧情上还没有什么太大毛病,只是觉得1994年的赵赶鹅这个角色的某些设定有点不太符合通常的认知。
1994年公安大刚毕业的赵赶鹅这个角色主打一个充满热血但欠缺实践经验的年轻基层警察。从分配到派出所起,就有点不甘心只做个基层民警,师父冉曦开始就看出他志不在此,所以也不愿意带这个徒弟,双方的人设逻辑都还算比较合理的。
但赵赶鹅在得知辖区命案里的那个受害者女孩在遇害之前恰好刚和自己相识这个情况以后,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而是一直在内心进行自我思想建设,虽然后来几次想跟所长汇报时候都被打断,但他墨墨迹迹一直拖延到后面跟刑警队联合分析案情时候才讲出来,就有点不太合理。
按照警务人员内部规定,在获知自己和涉案人员或受害者有关联的第一时间就应该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更何况赵赶鹅面对的还是比较罕见的恶性命案。就这个职业素养,还觉得自己更适合当刑警而不屑于当基层民警,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幸好在他这个墨迹的时候,案情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重大进展变化,否则如果因此导致案情产生严重误判或者造成某些严重后果,他这身警服能不能继续穿下去都是个问题。
所以觉得他这个人设就有点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去基层派出所都屈才,另一方面却连最基本的办案规则都不能遵守,感觉这样的设定有点过于丑化科班出身的基层警员。
现实生活中很多科班出身的警务人员刚接触基层工作时候,在经验上是不如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警察丰富,但很少有眼高手低连最基本的工作原则都想不清楚的。而且这些科班出身的年轻警察在面对疑难复杂情况的时候,反而相对更能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就想想当你是受害方或者守法的那一方的时候,遇到派出所的民警来判断处理,你是希望自己遇到那种和稀泥的老油条,还是公正无私坚持原则的毛头小子来处理呢?
虽然很多科班出身的年轻警察们不一定个个都能像《警察荣誉》里的李大为那样很快开窍,但像夏洁杨树赵继伟那样逐步成长的并没有什么太大难度。为了体现老警察的经验丰富,故意安排一个从性格和心理状态都不太适合的“科班出身”年轻民警来衬托,感觉有点俗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青春是场注定酸涩的“三人行”
英子,你有一颗金黄色的心。
为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再次飙泪
It’s all about ravers
易文君真的太可怜了,剧里被神经病祸害,弹幕还全是咒骂她的。
关于我编辑该电影词条做出的一些微小贡献☺️
赴山海——成长型大男主的史诗之作,成毅带观众一点一点见证花开的过程
挣扎与幻灭
风暴过后,我们仍需学会生活
来自三十年前的一封信
一点想法
喜欢成毅
关于剧本创作如何使用史实的一点观察
好女人得到名声,坏女人得到一切
成毅的王权富贵:真 人生导师良师益友
为什么不喜欢《女孩》
我在等待这样的一部电影
扳回一城,但救不了DC宇宙
想“乘风”的《姐姐2》,难“破浪”的广告主
几条主线
蛇舌|岛国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疼痛文学
